《长恨歌》赏析
是个往往充满引人入胜的已经。意境是指艺术创造总所表达的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玩味无穷却又已明确言传、具体把握的艺术境界。他是信誉物的协调统一而心驰物外,是意与境的浑然一体而意溢于境,是情与景的水融而情漫于景。是情与景虚实相间,相辅相成。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通过营造大量意境,烘托出唐明皇与杨贵妃难舍难分的爱情,国破家亡的无奈,日夜睹物思人的苦恋,天上人间相会的缠绵悱恻等。点出全诗主题“恨”。
此诗营造了四个意境。第一,用大量诗句渲染了贵妃入宫,入宫后如何恃宠而骄,歌舞不歇,营造了一个纵欲欢乐,歌舞升平的场面,侧面讽刺唐明皇与贵妃二人的荒淫无度,也为下文兵变埋下伏笔。第二个,写安史之乱,贵妃被迫自尽,在这段中,诗歌构造了一个悲凉的意境,“黄埃散漫“旌旗无光”“日色薄”,衬托出皇帝的痛苦与无助。令读者感到浓厚的悲剧气氛。第三个,君王回宫,通过“秋草”“落叶”“春风桃李”“梧桐叶落”等景物描写和“孤灯挑尽未成眠”、“翡翠衾寒谁与共”的生活场景等,烘托一个凄凉孤独的意境。第四个,作者虚构了一个陷阱,把读者带进作者的想象空间,使李杨二人刻骨铭心的爱情得到进一步展示。作者通过不同时期的不同意境,前面的欢乐场景与后面的悲苦处境,前面的成双成对与后面的孤苦无依进行前后对照,由前面对唐明皇重色的讽刺转为后面对二人的同情。表达了作者对唐明皇重色轻国导致国家与个人的双重悲剧的谴责,也表达了作者对二人爱情的肯定与同情。
《长恨歌》虽为叙事长诗,但诗中将虚实、写景、抒情三者结合,形成诗歌抒情上的回环反复。开山作者极力铺陈渲染二人的纵欲行乐,接着用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景物烘托人物内心世界。如:诗中“黄埃散漫风萧索”、“旌旗无光日色薄”、烘托人物内心的痛苦,“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情景交融;回宫后的“芙蓉如面柳如眉”、“春风桃
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等描写,从白天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这样反复铺陈,表现唐明皇对贵妃无尽的思念,为下文上天入地寻芳魂做了铺垫,表现是人不在,就到梦境找,到仙境找。在层层渲染中,人物的情感不断提升,最后作者用浪漫主义写法,虚构了全诗最后部分,写唐玄宗与贵妃仙境重遇宣誓,这样虚实结合,更加突出了“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感叹。
诗歌用层层铺叙、借景抒情、烘托渲染、虚实结合等艺术手法,通过景物将叙事与抒情结合;使诗句环环相扣,读起来琅琅上口。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被深深吸引,个人情感也随着诗歌的跌宕起伏由“惊艳、愤怒转同情,再到感叹”,婉转动人,缠绵悱恻,诗读完而意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