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安徽省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对策研究

安徽省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对策研究

来源:九壹网


安徽省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对策研究

农业旅游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结合2000—2016年安徽农业与旅游业发展数据,建立安徽农业与旅游业功效指数评价体系,以熵值法求得指标权重,以加权法计算系统功效指数;运用耦合原理对安徽农业—旅游业融合发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安徽农业—旅游业系统间联动类型已发展为“旅游业滞后型”,两系统相互作用经历了低水平—拮抗期—磨合期的耦合过程,联动程度提高;两系统耦合协调度从严重失调上升至中级协调,呈现了共同发展的良好趋势。要通过选择正确的“旅游+农业”模式,加强农业旅游产品开发,培育新型农业旅游经营主体,建立完善农业旅游管理体系以推动安徽农业旅游发展。

标签:农业旅游;耦合度;耦合协调度

旅游产业融合是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或者旅游产业内部不同行业之间发生相互渗透、相互关联,最后形成新的产业[1]。旅游业与农业融合,形成了农业旅游—即“用旅游的思维来改革和经营农业产业,通过现代农业各要素与旅游业各要素的深度耦合及协调发展以形成全新的产业形态”[2]。2002年印发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工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中将其定义为: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民劳动和生活场景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它主要包括:“观光农业、休闲农业、都市农业、乡村旅游及农家乐”[3]。农业旅游既利用了农业的自然环境、农村人文景观、农事活动及传统农耕文化优势,丰富了旅游资源的种类;又充分发挥了旅游业本身的服务性、联带性作用,突破农业产业边界,成为农业创新发展的新平台。2016年,印发《“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促进农业综合开发利用,提高农业附加值”;同年,农业部颁布《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指出“农业与旅游业融合有利于推进农村三产融合,是农民产业脱贫的重要渠道,是推进全域化旅游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农业—旅游业融合发展已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及旅游业创新发展的新动能,更拓宽了农民就业、增收的渠道。

当前,学术界主要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进行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研究,理论研究中主要解决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的动因、机制及实现的路径等[4-5];而在实证研究中,很多学者通常以某区域为对象,研究该区域内农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历程、现状及协同对策等[6-7],但是尚缺乏以安徽为研究对象的农业与旅游业耦合的理论及实证研究。因此,借助系统耦合理论及耦合协调度测算模型,分析安徽自2000年来的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协同的历程及特征,提出促进安徽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安徽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现状

安徽省位于华东地区,长江、淮河横贯全境,区位优势突出;地跨我国南北分界线,皖北地势坦荡多平原,皖南多丘陵、山地,河川秀丽;省域内自然、人文资源丰厚,黄山、九华山驰名中外,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徽文化四大文化圈底蕴深厚。近年来,安徽着力建设旅游强省,旅游业取得了飞速的发

展,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省到旅游大省的转变;截至2017年末,入境游客达549.2万人次,较上年提高13.1%;国际游客321万人次,增幅13.4%;港澳台地区游客228.2万人次,提升12.6%;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8.8亿美元①。与此同时,为推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对农村繁荣、农业振兴、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安徽出台了《关于将旅游业培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的意见》、《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实施意见》等,其中明确农业与旅游融合的发展方向,即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和旅游景观特点的“旅游+农业”模式,从而创新农业与旅游业的发展模式,以产业融合形成产业发展的新动能。目前,全省共获批建设国家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12个、示范点20个,省级示范县39个、示范点120个,省级示范村16个;2016年,全省农业旅游接待游客达1.33亿人次,解决了约45万农民的就业问题②。

二、安徽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实证分析

(一)研究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来源于安徽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国家旅游局网站公布的《安徽统计年鉴(2000-2017)》、《中国统计年鉴(2000-2017)》、《中国旅游年鉴》等相关文献,对某些年份缺失数据依靠简单趋势折算方法增补,一部分指标数据通过简单计算获得。

(二)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通过查阅国内外关于农业与旅游业系统耦合研究的文献,借鉴前人研究成果[8-10],考虑到数据统计内涵的一致性、可获得性,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完整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分别确立了安徽农业、旅游业发展功效指数评价指标体系,从规模(产业系统整体发展等级)、效益(产业系统发展水平)、发展(产业系统发展动能)三个一级指标各11个二级指标评估两系统的发展现状(表1,表2)。所有二级指标权重依靠熵值赋权法求得,参考公式(3)-(5)。

(三)數据标准化及各级指标权重赋值

1.数据标准化处理

为解除不同指标数据单位差异对实践解释的,首先通过极差法对所有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公式如下:

(四)安徽农业—旅游业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

1.安徽农业系统与旅游业系统发展功效

采用加权法计算,功效函数如下: Ui=Σ■■PjSij(6)

公式中,Ui代表第i年某一系统的外在功效,分值越接近1,代表该年发展

质量越好;Pj为第j个指标的权重;Sij为第i年j指标的标准化值。

2.安徽农业—服务业系统耦合度模型

耦合概念源于物理,原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电路元件或电网络的相互影响与作用的现象,延伸到经济学领域,即体现两个经济因素间的联动程度。借鉴物理中的耦合算法,多系统联动的耦合度模型可以表示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