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家庭农场的发展

家庭农场的发展

来源:九壹网


浅析家庭农场的发展

摘 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家庭农场发展现状的总结,阐述了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我国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主要对策。2013年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所谓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来源的新型农业经济主体。家庭农场最先来源于欧美等发达国家,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农业商品化进程的不断完善,家庭农场已成为我国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关键词:家庭农场;经济组织;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4.1 文献标识码:a 1 国外家庭农场发展现状

美国家庭农场发展起源于19世纪的美国西部,至今仍是美国农业的基本经济组织[1],美国家庭农场主要特点是农场土地私人所有;经营规模化和组织多样化;生产经验专业化以及农场主拥有的其它土地权利是稳定而有保障的[2]。俄罗斯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力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到2000年家庭农场在数量上增长近4倍,且经营规模和生产水平均有显著提高,但俄罗斯家庭农场的生产结构不合理且农业商品率较低[3]。家庭农场是荷兰奶业生产的基本特征,其主要特征是农场数量下降,但规模扩大,奶牛数量减

少但单产提高[4]。家庭农场是加拿大农业经济的主要形式,其农业生产高度规模化,集约化、农业布局和产业分工高度专业化、经营方式高度市场化以及运营方式高度组织化[5]。法国是欧洲第1大农业大国,其家庭农场的专业化程度很高[6]。日本由于农业用地面积较小,其国家主要以小型家庭农场为主,农业用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6]。

2 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现状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东南部地区就已出现了家庭农场形式的农户适度规模经营。浙江省平阳在1986年拥有家庭农场41个,场均1.5km2,相比全县平均高9倍多,粮食商品率高达82.6%,家庭平均收入6351元[7]。赵维清[10]对浙江省慈溪市家庭农场发展状况调查显示,慈溪市家庭农场发展起步早、发展快,现代农场总经营面积超过0.667万hm2,2007年家庭农场实现产值4.6亿,种植业产出比普通农户高30%以上。孙永正[8]调查显示,1993年苏南地区无锡、吴县和常熟三个县(市)共有家庭农场1977个,家庭农场平均经营规模为3.4~5.4km2。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上海松江地区家庭农场开始于2007年下半年,至2009年,全区共有家庭农场745户,经营面积0.685万hm2,占全区粮食播种面积的.4%。松江区自实行家庭农场经营后,粮田机耕率达到100%,机收率达到99.5%,粮食生产实现面积、产量和效益“三增”,显著促进了农民增收[9]。总体看来,我国家庭农场具有发展起步晚,发

展快,效益好、以中小型规模为主等特点。 3 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的必要性

国外先进的农业经济表明,尽管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国情,但家庭农场的经营方式仍是各国主要的农业经济形式之一,对于促进国家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进行,家庭农场已逐渐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3.1 由于农业生产随意性较强

劳动过程与生产过程不一致,而且农业生产环节不便于监督,我国以往长期的小农经营模式由于缺乏统一的质量管理,农产品质量层次不齐,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家庭农场有家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将家庭的切身利益与经营指标紧密结合,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的自主性。此外,家庭农场的规模化经营通常都有统一严格的质量管理标准,有助于农产品质量的提高。

3.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大量的农业人口正在向非农业产业转移,农业劳动力不断减少,土地资源不断集中。土地资源的集中和农业劳动力的减少使得家庭农场应运而生,家庭农场的产生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降低了农业成本,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此外,由于非农业人口的不断增加,农产品消费市场逐渐扩大,对农产品的需要增大,也迫切需要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 4 我国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4.1 国家对家庭农场的相关不够完善

国家要从法律层面明确家庭农场的定义,探索建立和完善家庭农场登记注册制度,税收优惠,农业保险等,以及其它一些有利于其发展的配套措施。由于缺乏明确的定义,一些家庭农场得不到和资金的扶持,农场建设初期要购置农业机械和建设水利等基础设施及支付土地流转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由于农民抵押资产较少,涉农贷款无法解决等实际问题,对家庭农场的发展造成制约。因此,对符合家庭农场经营条件的经营主体给予扶持,帮助其完善相关农业基础设施,享受一些优惠。通过倾斜,适当补助等手段增强家庭农场的发展实力与后劲,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引导和促进家庭农场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4.2 土地流转不规范合理,难以获得相对稳定的集中连片租地规模

由于农民缺乏相关的法律意识,土地流转只有口头协议或非规范正式的合同,土地流转后权益得不到保障,一旦发生纠纷将会带来较大的损失。因此部门要建立土地流转交易平台,依法引导并协助农民规范土地流转,签订规范化的土地流转合同、引入事前审核、事中监督等监管机制,规范土地流转程序,保护流转双方的权益。此外,由于之前的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位,目前家庭农场承包土地较为分散零碎,地块形态不规则,不利于机械化和规模化经营的需要,因而国家需加大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的建设力度,采取

置换等方式将土地调整连片,为提高机械化水平和规模化经营创造有利条件。

4.3 家庭农场经营面临严重的人才紧缺

家庭农场不同于以往的家庭经营,也不仅是生产规模的扩大,家庭农场是经营理念的。家庭农场经营者不再是传统的农村劳动力,需要具有驾驭市场、掌握技术、懂得管理的新型农民。要实现家庭农场的健康运营,需要加大新型农场主的培养,国家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对农民进行引导,强化对科技、市场、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国家还可出台相关鼓励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到家庭农场等农业生产第1线去,通过多渠道培养农村适用人才,如目前国家实施的大学生村官工程。同时也可引进工商资本去发展家庭农场,由于工商企业主具有较强的商业经营理念和成熟的市场意识,加之浓厚的资金实力,必将是发展家庭农场的1支有生力量。

4.4 我国家庭农场经营起步晚,目前缺乏经验,仍处于探索阶段

我国家庭农场发展至今仅有30余年时间,部分家庭农场由于缺乏相应的经营经验而无法持续发展,因而,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应从我国人多地少,各地差异较大和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借鉴欧美、日韩等国家家庭农场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家庭农场经营模式。 参考文献

[1]何多奇.19世纪美国西部家庭农场制度与传统农业转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4):26-30. [2]李尚红.从美国的家庭农场制度看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创新[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7):84-86.

[3]方康云.俄罗斯的家庭农场[j].世界农业,2001(12):23-25. [4]刘玉满,李静.荷兰以家庭农场为基础发展现代奶业[j].中国农村经济,2005(9):71-77.

[5]农业部农垦培训考察团.加拿大现代家庭农场运行机制培训考察报告[j].中国农垦经济,2004(4): 38-44.

[6]朱博文.美法日家庭农场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5):87-91.

[7]陈金光.中国乡村现代化的回顾和前瞻[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191.

[8]孙永正.规模经营: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j].中国农村经济,1996(10):22-26.

[9]黄桂弟.发展家庭农场 建设现代农业——来自松江家庭农场的思考和启示[j].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0(8):43-44. [10]赵维清.浙江省慈溪、瑞安、建德三市家庭农场发展状况分析[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0(2): 171-17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