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初探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初探

来源:九壹网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初探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的效果。本文以新课改理念为依据,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不断反思总结教学经验,贯彻新课改理念,从新课程内容体系出发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创新式教学活动的开展。以下是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巧设悬疑,激发兴趣

教学是一门艺术,通过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手势和表情,以及所设计的各种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管是新知识的导入,还是旧知识的复习,都要巧妙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求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让学生与教师进行计算比赛,由此引出更为简单的计算方法,或者让学生好奇老师为什么能快速得出问题结论。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通过层层递进的设问,保持学生兴趣的持续发展。 二、贴近生活,提高能力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学习内容与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越贴近,

学生的积极性就越高涨,接受知识的能力就越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周围的生活因素,创设具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积极体验,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素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数学课堂教学要求遵循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这一情境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学会利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只有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有机联系,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小学数学,仅仅掌握解题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知识”以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如果班级中的桌椅不牢固了,应该怎样修理?”学生会想到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加以解决,就是对数学应用意识的强化,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迁移,掌握方法

知识迁移是指学生运用原有知识来获取新的知识,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识的迁移过程,是认知结构和新知识的同化过程。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

(1)复习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根据旧知识求梯形面积,要求学生想出多种不同的解决方

式,结果得出以下五种迁移方法:①将梯形分割为两个三角形求面积;②将梯形分割成一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求面积;③用割补法将梯形变换成平行四边形求面积;④用拼接法将梯形变换为三角形求面积;⑤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凑在一起,可以得到一个大的平行四边形,求出面积后除以2即可。学生所得出的几种解题方法,都是在知识结构迁移认知的基础上得到的,由此可见,新知识必然建立在旧知识基础之上,新旧知识之间必然存在一定关联,所以知识的迁移表现为双向性。作为数学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积极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鼓励学生知识迁移,提高学生运用旧知识获得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高效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精心的研究和设计,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优势,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易良斌.科学把握数学新课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j].教育科学研究,2002,(04)

[2]张海蝶.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构[j].科技创新导报,2011,(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