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提升·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19世纪末有人说:“我国不可犹疑,与其坐等邻国之进步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离其行伍,而与西洋各国文明国家共进退。对待邻国之办法,不必因其为邻邦而稍有顾虑,只能按西洋人对待此类国家之办法而对待之。”说这段话的人当是( )
A.英国人 B.德国人 C.美国人 D.日本人 【答案】 D
2.构成日本武装倒幕的主体是( ) A.新兴地主 B.新兴资产阶级
C.主张改革的西南诸藩的大名 D.中下级武士
【解析】 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日本武装倒幕的主体应该是中下级武士。 【答案】 D 3.
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始祖板垣退助,美髯翩翩,日本百圆钞票便印有其肖像。他所领导的这一运动的实质是( )
A.资产阶级运动 B.资产阶级民主运动 C.农民阶级
D.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解析】 C项是一干扰项,A项中的“”不对;B、D两项相比较,符合题干“实质”之意的是B项“资产阶级民主运动”。
【答案】 B
4.日本明治进行教育改革,改革前后发生变化的是( ) ①教育目的 ②教育范围 ③教育对象 ④教育内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重在考查比较问题和知识迁移能力。要结合教材知识全面分析、对比后才能判断。 【答案】 D
5.史学界认为,日本是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这里的“不成熟”主要是指明治维新前的日本( )
A.资本主义尚不发达 B.未产生资本主义因素 C.封建统治仍很牢固 D.已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解析】 作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所谓的条件不成熟应与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有关。本题应该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角度进行分析,进而排除C、D两项。
【答案】 A
6.“我要对诸位说,你们都拥有相同的一件法宝,那就是自由权。”这是19世纪70年代一位日本思想家提出的制定的理念。但18年颁布的《日本帝国》根本没有体现这一理念,该仍规定( )
A.贵族院享有立法权 B.众议院享有立法权 C.天皇享有立法权 D.内阁享有立法权
【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相关史实分析,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 C
7.下列符合《江华条约》内容的是( )
①朝鲜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 ②否定了中国和朝鲜的宗属关系 ③开放通商口岸 ④领事裁判权 ⑤驻兵
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解析】 驻兵权是《江华条约》签订之后日本从朝鲜手里得到的权利。 【答案】 A
8.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其中对以后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 A.保留了传统的身份等级制度 B.人民并没有获得真正的民主权利 C.推行军国主义
D.承认土地私有,确立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解析】 日本明治维新后藩阀专政,在解决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存在的问题时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大肆推行军国主义。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治刚成立时,参与维新的功臣——多是些三十岁出头的年轻人——充满对欧美社会的美好憧憬,决心把西方的一切——从物质到精神到规范制度统统搬进日本……正如伊藤博文在启程之初草拟《奉命使节要点》中所写:要把“超越我东洋”的“欧美各国之政治制度、风俗教育、营生守产”等“开明之风,一概移入我国,使我国民迅速进步,达到同等化域”。
——钱乘旦《寻找现代化的楷模: 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材料二 我理解由著名德国学者格奈斯特和施泰因所提倡的国家组织之梗要,我对其观点知之甚深,乃是可为帝国大厦奠定基础而不至减损天皇权威。回观国情,人人皆信乎英美法自由激进之论,视其为金玉良言,以致国家几被损毁。但我已有纠正之理由,报国正是此时,我深信实现此信念至为重要。
——伊藤博文(1882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治改革的目标。
(2)两则材料中伊藤博文对政治制度改革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在明治采取的举措中有什么体现?对此加以评价。
【答案】 (1)改变落后状况,实现文明开化;成为世界强国,与欧美各国平等。 (2)变化:由全盘照搬欧美各国先进政治制度转向仿效德国政治制度。 体现:制定《日本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内阁对天皇负责(建立近代天皇制);建立陆军省、参谋本部等军事机构,把置于天皇指挥之下。
评价:促进日本政治近代化;具有浓厚的主义、军国主义色彩。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1853年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军找不到一张克里米亚的军用地图,士兵素质较差。缺少军需,而奸商贪官却倒卖军用物资。结果伤亡30万人后战败,接受苛刻的和约。
材料二 1853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率四艘军舰来到日本,以武力叩关。幕府被迫开国,不久相继和美、英等国签订不平等条约,承认开港通商、领事裁判权和协定关税。
材料三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时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指出与日本改革的原因有何不同。
(2)、日本两国的改革对本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相同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新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了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是什么?举例说明日本民族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 【答案】 (1):克里米亚战争失败,暴露农奴制的落后,激化了国内矛盾。日本:西方列强入侵,被迫开国,民族危机严重。 (2)都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都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3)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或20世纪30年代侵华战争)。 11.(2018·湖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维新原本试图通过官营企业的形式进行工业化,但在官营企业亏损后即将其下放给了带有许多封建要素的民间资本,民间资本在的主导下向近代工业资本转化。 ——改编自严立贤《日本资本主义形态研究》 材料二 日本近代棉纺织品国内总消费情况(单位:千捆) 消费 年度 国内总消费(A+B) 国外输入国内生产(A) (B) 1887~1888 327(100) 58(18) 269(82) 18~10 428(100) 178(42) 250(58) 11~12 514(100) 374(73) 140(27) 13~14 6(100) 527(82) 119(18) 15~16 930(100) 812(87) 118(13) 注:( )内的数字为相对于国内总消费的百分比。 ——[日]高村直助《日本纺织业史序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发展近代工业的对日本民主政治建设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工业的发展状况,并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发展的原因。 【答案】 (1)使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具有浓厚的封建性,确立和巩固了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统治秩序的建立。 (2)发展状况:国内生产迅速增长,国外输入占国内消费比例迅速下降。(或国内消费由以国外输入为主转为以国内生产为主)原因:明治通过及时调整殖产兴业和引进、运用先进生产设备等措施促进国内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通过废除不平等条约等措施逐步摆脱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