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厢研究 虚拟服务器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以数字化校园为背景,对目前国内大学校园网 基础创建虚拟服务器为例,实施思路如下:实际需求:构建一 应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多角度阐述虚拟服务器技术在校园数 字化过程中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并以VSPHERE产品为基础, 简述了一个校园网核心虚拟化应用的基本实施步骤。 关键词:虚拟服务器;资源;整合;服务持续 虚拟服务器技术是将实际服务器进行统筹管理,将服务器资 源分配到多个虚拟机,虚拟化支持不同的应用,甚至不同的操作 系统在同一企业级服务器上同时运行,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现有 资源。每个虚拟机就像一立的服务器,但实际上在同一物理 服务器内运行。在1台服务器上运行多个应用能够提高服务器效 率,并减少需要管理和维护的服务器数量。当应用需求增加时, 可以迅速创建更多虚拟机,从而无需增加物理服务器即可灵活地 响应不断变化的需求。而且,利用虚拟技术,IT管理员可以方便 配置,当一台物理服务器出现故障时,虚拟机可自动迁移倒其它 物理服务器上运行,同时保持服务器持续可用。 、}j iiij ”。旧 : 随着高校信息化工作的不断发展,校园网上的信息越来越 多,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此基础上,许多高校提出了“数字 化校园”建设目标。由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牵扯面宽、量大, 包含了大量的网络应用、事务管理、周边模块等多个子系统, 高校往往在设备资源配置方面会存在以下问题: 1.综合利用率低下,由于物理机通常受系统和软件开平台 的,资源利用率往往不超过25%,大量剩余资源无法被有 效利用。 2可管理性差,大多数应用系统都是单机,当物理机出现 硬件故障或升级维护时,相对应的业务系统将会发生中断。 3成本难以控制,随着服务器数量增加,每年的购置费和 维护、维修预算费用将会逐年加。 4.难于实现双机系统,灾难恢复困难。信息系统可能因为 硬件故障、病毒破坏、人为操作失误等原因造成应用停止、数 据丢失甚至完全崩溃。数据备份系统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但 应用连续性需要双机(集群、热备或冷备)支持。目前除核心 应用外,其他系统难以做到双机部署。 5缺乏服务器调整和升级灵活性,无备用和测试机制。老 系统升级测试一般在源系统上进行,出错即干扰用户使用,影 D向服务质量,新上应用系统也需要一个临时环境用于系统的开 发、调试、试运行。 本文以沈阳化工大学信息网络中心利用VSPHERE产品为 52 JE I-'¨E:U:  ̄HI HE !I;=111 1.111 个包含11个网络应用、7个数字化校园应用、12个“一卡通” 应用、等2O多个应用服务器系统,要求各系统运行状态安全、 稳定、可靠,确保7 24正常提供服务。系统构成如图(一)所示: 硬件准备根据需求准备3台性能强劲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 笔者单位选择了三台Lenovo Sure server R525服务器,配置为: E7540六核处理器,48G内存,两块146G热插拔硬盘,五块 4端口嵌入式千兆以太网卡:一台Neocean Ix1540 H3C存储, 配置为:10块1TB硬盘带双控制器;一台H3C¥5500 Series 交换机。 软件准备:我们购买采用的是Vmware公司的vSphere4, 它是Vmware推出的基于云的新一代数据中心虚拟化套件,提 供了虚拟化基础架构、高可靠性、集中管理、监控等一整套解 决方案。 网络准备:所有网络设备及网络跳线均满足千兆以太标准。 二、迷、.厂J 拟lJ『i务 《0叵 一 1、做好前期;隹备工作,诸如IP地址分配、实体机命名规则、 域名映射等: 2、在每台实体机上分别安装ESX 4.1: 3、在客户机上安装远端访问管理工具Vsphere client; 4、在一台实体机上创建一个64位win2OO3/win2008 r2的 虚拟机,并在其中安装vCenter Server: 5、在配置16C61连接器,挂载Ix1 540,使其成为ESX主 机的外部存储: 6、在VC中创建HA,并在其中添加ESX实体主机,同时 配置支持DRS、vMotion: 7、根据规划对网卡进行分类,建立若干个不同应用或不同 网段的vSwitch: 8、根据需要创建实际应用服务器系统。(具体创建过程略) (下转第57页) AP PLICATION■ _ 畅通,不会形成拥堵现象。 (6)管理系统针对学校不同时期的要求 通过中心网络设置实时的进出权限,时间范围 节假日等。 圆 圈 圆圈 5.结束语 目目目 圜圜圉目 目 嬲 妻 器 喜 票 参考文献: [1]郭稳涛,何怡刚.基于RFID的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M】.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0. [2]周屹,李海龙.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配送跟踪中的应用【M】.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8. [3]王南生,蔡延光,周英.基于嵌入式Linux物流RFID读写器的设计与实现[M】.工业控制计算机,2009. [4]余雷.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物联网物流管理系统[M】.技术创新,2006. [5】毕经平,吴起,李忠诚.Interact端到端性能监测与分析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M].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3 [6]LANDT J.The History of RFID[J].IEEE Potentials,2005,24(4):7-1 3. 作者简介:吕成文,湖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在读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 (上接第5O页) (上接第52页) 的用户可以代表一部分用户,这些用户作为聚类中心具有很好 的代表性。 U、 讯 该系统已成功应用在沈阳化工大学校园网中,系统的建威 f} j、 }} } 、 :}}} 切实减少了服务器的重复采购,最大化合理地利用服务器资溽 进行整合,减少了机房服务器的数量,提高服务器硬件资源和 后门户时代的个性化服务,从技术上,它融合了智能搜索 用率,实现服务器集约化、动态化管理,达到高效快速的分酝 引擎技术、网络即时互动技术、个性化网络技术和特殊的整合 使用,同时,利用vSphere的HA和Remotion功能为信息系 技术等技术:从服务上,它力求提供一种全新的信息服务平台, 统安全运行工作提供了障。随着虚拟化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应用 以实现从门户网站的以网页为中心的服务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服 成熟,相信会有更多的价值被发现因为虚拟化不单是指某一科 务方式的转变,这种个性化服务模式将成为Internet上网络信 具体的技术,而是一种新的理念——如何最大化地利用资源、 息服务的主要模式。 P 参考文献: [1]董斐、张晓刚、李雄锋、李明树,基于知识管理的个性化服务机 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安全可靠运行。 P 参考文献: [1]杨宗博,郭玉东.提高存储资源利用率的存储虚拟化技术研究 制研究,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年l0月。 [2】张望、王辉,个性化服务中的并行K-Means聚类算法,微电子 学与计算机,2007年第10期。 3】刘红泉,后门户时代的网络信息服务——个性化服务,现代情报, 2004年l2月。 [4】潘向泷,用户中心理念与个性化服务,图书馆论坛,2005年6月。 [5】王翠萍、杨冬梅,知识门户的个性化服务现状及优化研究,中国 图书馆学报,2009年9月。 :6】黄海滨、谢庆生、李兆春,制造资源智能检索系统个性化服务模 型的设计,中国机械采购网,2008年第l期. [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年29卷12期. 【2】VMWare.Virtualization Software.http://www.vmware. com,2009. [3]王淑红,刘晓辉.Microsoft虚拟化应用指南宝典[M】.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沈阳化工大学信息网络中心 7】纪良浩、王国胤,基于协作过滤的个性化服务技术研究,计算机 工程与设计,2008年2月。 作者简介: 孙颖,东北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教育学院研究中心 邓康桥,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研究中心 201 1.1Q I.l : ̄ :It JE S:1 I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