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产品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于卓男[1],林树鹏[1],刘远东、张红磊、张庆[2]
( 1。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100029 )
(2。中国药文化研究会药食同源产业分会,北京 100027)
【摘要】本文探讨了“药食同源”产品产业发展的历史与优势,分析了“药食同源”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影响因素.提出了 “药食同源”产品的研发,质量、市场监管和国内外市场上发展趋势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药食同源 产业发展 影响因素 对策与思考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环境污染的加重,亚健康(semi-healthy)和有慢性疾病人群数量增多,从而导致带有功能的健康食品需求越来越旺盛[1]。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各个国家药食同源食品的名称不同,欧美称其为“健康食品(healthy foods)\"、日本称其
[2—3]。目前,全球范围内刮起崇尚回归自然、返璞归为“功能食品(functional foods)”
真之风。药食同源食品不仅在我国有很大需求,而且越来越受到国际上的重视[4]。
1、药食同源食品行业现状
1.1、国外药食同源食品行业现状
1984日本教育科学文化部于“食品功能系统分析与发展”会议上,提出了“功能食品
(function-al foods)”的概念[3]。到目前为止,日本功能食品年销售额约35亿美元,有300多家企业从事相关研究与开发。其中Otaska制药公司,销售额就达14。8亿美元.1995年英国农渔食品部定义了“健康食品(healthyfoods)”的概念[5]。据统计1999~2004年欧洲功能性产品总价值约40亿欧元,比1999年前销售额提高了43%。其中德国功能性产品销售额提高了150%以上。1990年美国通过立法允许健康食品出售,但是必须贴上标签[3,6—7]。饮料、奶制品和烧烤食品是美国市场上主要功能食品,其中药食同源食品约占功能食品的70%。随着保健意识的增强,药食同源食品在国外得到了迅速发展.据统计2004年全球药食同源食品476亿美元,其中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药食同源产品产量最大的国家,随后是欧洲和日本。美国、欧洲、日本的药食同源产品产量占全球的90%以上[8]。据不完全统计美国2009年药食同源食品销售额达到250亿美元。
1。2我国药食同源食品行业现状
我国药食同源食品尽管起源较早、种类多,但是能形成规模的、走出国门的较少.据统计我国以国家规定的药食同源中药为原料的食品达到400多种,但是销售额较小[4]。李琼介绍,有400 多家外资企业以 7%的品种收获了国内市场约 40%的市场份额,使国内中药衍生品企业面临更加艰巨的竞争格局[9]。 中国保健协会调查显示[10],目前我国有4000多家保健食品企业,共7000多个品牌,市场上销售的约2000种,其中约四分之一是冒牌货,真正具有实力的保健食品企业不到100家。我国“药食同源”产品面临着很多机遇和挑战。“药食同源\"产品产业的科学发展问题已成为重要课题。
2、“药食同源”产品产业发展的基础与特色优势
2.1、基础理论深厚,应用历史悠久
我国中医学自古就有“药食同源”的理论。“药食同源”的最初萌芽可以追溯至战国时期我国第一本医学专著《黄帝内经》,其中“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防病养生谋略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内容。《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明确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药与食相结合的理念.唐朝时期,《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了“药食同源”的重要思想;而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食治\"篇,是现在最早的中医食疗专论,也是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食疗、食药结合的理论[11].宋、金、元时期,药食同源的理论和应用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治未病”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药食同源”的养生理念也得到了我国在上的支持,大大的促进了“药食同源\"产品产业的发展。
2.2、“药食同源”产品产业的独特优势
我国自古就有“药食同源”的文化,传统的养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是我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中医认为,药食同源,药食互用,药与食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将两者配合食用,用以养生保健,是中医的一个特色[12]。目前,我国在以养生保健为目的,发展“药食同源”产品主要应用方向在以下三大方面.滋补强壮类:这类药主要是通过对脏腑器官组织功能的调理,使其恢复,从而达到增强体质、恢复健康的作用。如大枣、枸杞、葡萄等果蔬以及谷米、肉类等.《千金要方》记述其具有“利五脏”、“调六腑\"、“补中益气\"、“主…阴阳不足”等功效。适用于体弱或病后体虚的人.如“妇人方中\"以鲤鱼、葱白、豉、干姜、桂心五味组成鲤鱼汤、以治疗妇人产后自汗盗汗以及产后体虚等症状;治疗疾病类:这类药主要是针对各种疾病的具体情况,在辩证的基础上采用的治疗或辅助治疗方药。如薏苡仁、大豆、胆汁、酒等,《千金要方》述其有“祛风湿”、“健脾和胃\"、“逐水\"、“消谷”等功效。此方剂都主要以“药食两用\"的药物组成,可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尤其是慢性病患者,老人、妇女、儿童患者,可长期服用,从而达到较好的疗效。如以葱白、生姜组成的“治
妊娠伤寒方”,以生韭汁治食物中毒、葱汤解毒等;保健抗衰类:这类药主要适合老人、妇女、儿童及亚健康人群的生理、病理特点、性味较平和,具有延年益寿、增强记忆力、提高抵抗力的补益调理性方药。如《千金要方食治》中收载的大多数药用食物都具有生发、明目、聪耳、益智、安神、美容等多种补益养生作用。该类方剂有些能调理气血、促进发育,如“妇人方中\"以羊肉、大蒜、香豉组成羊肉汤,治妇人产后月经不调等。
2。3、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药食同源”药材在日常食补或疾病保健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与百姓的健康密切相关。第一,随着有关部门对养生文化,中医“治未病”等知识的普及,药食同源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在韩国、日本等国也有着广泛的影响.随着中医药走向世界,“药食同源”产品越来越受到世界人们青睐,这是我国产业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第二,随着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而生活节奏越高,人们的生活压力就越大,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回归自然”,关注健康,注重食疗营养保健。第三,国家把中医药发展列入“十二五规划\"重要内容。“药食同源”产业的发展成为中医药发展不可分割的部分,产业发展有了法律地位和的保障,也为“药食同源\"产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影响“药食同源\"产品产业发展的因素
“药食同源\"产品产业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养生文化,使该产业成为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然而,产业在不断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技术与市场两个方面。首先,产品科技含量低,企业不重视新产品的开发,导致我国药食同源品种结构失调.产品市场的生存周期短,特别是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13],市场上很多品种供大于求,造成资金、资源的浪费.其次,食药材的重金属污染严重。根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有102个药食药材中铬污染严重,可能会带来潜在健康的危险[14]。最后,由于“药食同源”产品产业发展是一个新兴产业,发展还不够成熟稳定,产品开发的人力、资金投入不足,产品市场发展不够规范,产业发展中监管力度不够,涉及此类的规章不够健全,严重地制约了“药食同源”产品产业的发展。
4、“药食同源”产品产业发展对策与思考
4。1、加强产品研发,提高产品质量,适应市场需求
随着市场竞争力的加剧,我国从事“药食同源”产品研发的企业应该与时俱进、更新理念,加强研发,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从低端产品转向高端产品,从广告策略转向技术和服务策略.对于已经有一定规模和经济实力的企业应该重视“药食同源”食品的应用研究,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实现新产品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逐步走向国际市场。
4.2、强化企业品牌意识,增强产品市场活力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健康理念趋向成熟。消费者通常认为知名企业生产的名牌产品更有质量保证,即使名牌产品的质量出现问题,也可以追溯、索赔.消费者一般不会去购买信誉不好,知名度差的产品。所以从药食同源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名企效应,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
4。3、加强监督管理,规范市场秩序
目前,我国“药食同源”产业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药食同源”产业发展监管有待完善.因此,部门应明确职责,加强对市场的管理,明确部门、专
业人员对药食同源行业的日常监督检查,采用定期与随机相结合的检查方式对其经营企业实施现场检查,规范企业生产行为,维护产业市场经营秩序,建立行业部门与社会公民相结合的监督员队伍,以确保产品从原料、生产过程、成品仓储、宣传广告、市场经营等符合法律规定和行业的要求,从而保障产品质量,保证食用安全,确保 “药食同源\"产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
4。4、开拓思路,发挥优势,拓展市场
通过挖掘发挥自身优势, 开拓国内外市场, 是发展药食同源食品行业的重要途径。我国的中医养生理论源远流长,有5000 多年的历史。“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养生理念越来越受到国人乃至西方国家的认可。我国食品行业更应该充分发挥传统药食同源思想的优势,加强药食同源食品的研发,力求产品性能更高、更好, 积极地“走出国门, 面向世界” 。
“药食同源”是古人在食物和药物发现中总结的智慧。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医中药为人们的防病治病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千百年来,祖国医学“药食同源”的理论已深入心.随着国家对药食同源食品产业越来越重视,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企业经营更加规范,产品质量不断升级,相信“药食同源”产品一定能在大健康产业新蓝海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参考文献
[1]张庆宏。药食同源与中药食品化[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11(7):54—55
[2]Scheule B。Position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functional food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 2004, 104(5):814—826
[3]No-Seong Kwak,David John Jukes.Functional foods。Part1:the
development of a regulatory concept[J]。[J].Food Con-trol, 2001, (12):99—107
[4] 陈庆亮,单成钢等.药食同源食品起源与行业现状分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 (7):114—115
[5] Anon。 Health for al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M]。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98,
[6] Hue S H,Kim M H。 The moderns’ health and health sup—plement foods[M]. Seoul: Hongikjae, 1997,
[7]Richardson D P.Functional foods-shades of gray:An in—dustry perspective[J]。Nutrition Reviews, 1996, 54(11):174-185
[8] Benkouider, C.Functional foods: A global overview[J].In-ternational Food Ingredients, 2004, 5:66-68
[9] 刘国锋.药企泛消费转型主打药食同源[J]。 中国中医药报, 2012.9。21, (007)
[10] 邵振,祝龙等。药食同源食品监管的法律依据探讨中国卫生法制[J]., 2013, 21(2):26—38
[11]秦芳。初探“药食同源”说。[J]。中国医药, 2011.
[12]任娟莉。《千金要方》“药食同源”方药探析[J]。陕西中医, 2009, 30(3)
[13]陈庆亮,单成钢等.药食同源食品起源与行业现状分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 (7):114—115
[14]金波,马辰.药食同源药材中重金属铬的污染状况评价.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1。[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