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经济管理 马克思与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比较 及对我国新常态的启示 魏亚男 (辽宁党校。辽宁沈阳110004) [摘要]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爆发生产过剩的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周期爆发的 经济危机,一方面,使资本主义再生产具有周期性,一个完整的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 高涨四个阶段;另一方面,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落后性和被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替代的必然性。熊彼特 认为。创新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经济周期的根源。不断产生的创新的第一次浪潮以及由第一次 浪潮引起的第二次浪潮,形成了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尽管马克思与熊彼特都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具有波动 性,但他们在对经济周期的产生原因以及周期特点的阐释上,存在许多不同点。比较马克思与熊彼特的经济 周期理论,对于我国制定与实施适当的宏观经济经济,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 导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熊彼特;经济周期;新常态;启示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53(2017)03一O038—05 [中图分类号]FO一0 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与熊彼特的经济周期 理论在某些方面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但同时这两 者又存在较多的理论差异。这两种经济周期理论 的精髓对于当前处于新常态下的我国如何采取 宏观,保证经济平稳有序的运行具有重 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程的阶段变换就采取周期性的形式。”[2j在《 主义原理》中恩格斯这样说道:“从本世纪以来,工 业经常在繁荣时期和危机时期之间波动。这样的 危机几乎定期地每五年到七年发生一次。”[ ] 熊彼特对经济周期的解释为:“经过一段时 间.指导新企业的产品能够出现在市场之前,繁荣 结束,萧条开始。当创新的吸收过程结束时,新的 繁荣就开始,而萧条也就结束。”[ ] 马克思对经济周期的描述可见于其著作的 多个地方,如在《哲学的贫困》中有这样的表述: “由于自然规律的必然性,生产一定要经过繁荣、 衰退、危机、停滞、新的繁荣等等周而复始的更 替”…在《资本论》中的描述是这样的:“正如天体 一马克思与熊彼特二人在经济周期理论方面 具有相似的地方,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二人都认 为经济周期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一种必然结果,这 种结果是内化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因 此.二人都没有采用西方主流经济学家们所倡导 的“市场永远有效”的处理办法。尽管如此,马克 思与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在内容上如经济周 经投入一定的运动就会不断地重复这种运动 样.社会生产一经进人交替发生膨胀和收缩的 一运动.也会不断地重复这种运动。而结果又会成 为原因,于是不断地再生产出自身条件的整个过 [收稿日期]2017—04—23 [作者简介]魏亚男(1981一),女,辽宁党校副教授。 [注]本文系2016年度全国党校系统重点课题“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视角下的中国经济新常态”与2016年度 辽宁党校校级基础理论研究青年招标项目“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视角下的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阶段 }生成果。 3R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期的产生原因、特征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 一●经济管理 求支撑的生产盲目扩大,就会导致经济出现衰 退.甚至发生危机。 、两种经济周期理论关于经济周期产生的 . 原因 投资比例失调。马克思在社会再生产理论中 将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 两大部类。他指出这两大部类之间的比例失调会 引发经济危机。因为资本的逐利性使得资本家所 在意社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之间的分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是经济周期产生的根本原因。关于这一问题,恩 格斯_7]曾经这样论述:“大工业的巨大的扩张 力——气体的膨胀力同它相比简直是儿戏—— 有的生产资料只会投向利润更高的部门,而不会 现在,在我们面前,表现为不顾任何反作用力,在 质量上和数量上进行扩张的需要。这种反作用力 配比例问题.从而造成社会生产各部门比例失 是由大工业产品的消费、销路、市场形成的。但 调。进而引发经济危机。 是,市场向广度和深度扩张的能力,首先是受完 利润率趋于下降。马克思说“利润率的下降 全不同的、力量弱得多的规律支配的。市场的扩 会延缓新的资本的形成。从而表现为对资本 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冲突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主义生产过程发展的威胁。”[2]资本有机构成的提 而且,因为它在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炸毁以 高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得资本家雇佣越来越 前,不能使矛盾得到解决,所以,它就成为周期性 少的劳动力,大量的劳动力失业,这就造成社会 的了。”Es]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资本主义 劳动力相对过剩。劳动力失业没有收入就不能进 大工业的发展中,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 行消费,社会消费能力下降就会造成总需求的不 会不断的扩大生产,但是由于人们的购买力落 足。另外,利润率的下降会使得资本家对投资失 后,也就是说消费力不足,了市场的扩大。这 去信心,转而减少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本数量, 种不断扩大的生产与有限的消费之间的矛盾对 导致资本过剩。这样时间一长就会造成经济衰退 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对立。正 甚至爆发危机。马克思在这里还指出资本家由于 是这种对立使得生产扩大的同时又破坏再生产 利润率下降而出现违约,大量的违约使得信用系 的条件,资本主义的再生产出现了繁荣和危机的 统出现紧张甚至引发经济崩溃。 交替。而这种供求之间的对立是由于资本主义生 熊彼特认为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是创新。熊 产方式的基本矛盾造成的。才是经济周期产生的 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 最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具体从消费不 函数”,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 足、比例失调和利润率下降三方面解释了经济周 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以实 期产生的原因。 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周期性的 消费动力不足。在马克思的理论中,资本家 经济波动正是起因于创新过程的非连续性和非 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资本家势必要想 均衡性,不同的创新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 尽各种办法来增加产品的剩余价值,那么除了更 响。由此形成时间各一的经济周期:资本主义只 多的剥削工人之外,资本家会将积累的财富更多 是经济变动的一种形式或方法 它不可能是静止 的用于扩大再生产.而用于其个人消费需求的财 的,也不可能永远存在下去。因此,他提出,“创新” 富减少。同时广大雇佣工人的收人较低,消费能 是资本主义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 力较差。这就造成了需求不足,生产过剩的局面。 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简单地说.创新即是打 而在马克思的理论中社会在生产得以顺利实现 破旧均衡建立新均衡的过程。在具体表现上,熊 的先决条件就是社会总产品的全部实现。如果出 彼特认为有以下五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的产 现社会总产品的大量过剩就会出现危机。所以, 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 社会的有效需求决定了生产的边界,一旦没有需 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 39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方法,也就是在有关的制造部门中尚未通过经验 检定的方法,这种新的方法觉不需要建立在科学 ●经济管理 级和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高。从而满足社会新需 求,从而形成新一轮的经济繁荣。但是随着经济 上新的发现的基础之上;并且,也可以存在于商 业上处理一种产品的新的方式之中。(3)开辟一 个新的市场。也就是有关国家的某一制造部门以 的不断发展,需求的不断改善,当社会总供给超 过社会总需求的时候新一轮危机就会再度出现。 在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里认为。资本主义 经济发展史上是同时存在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朱 格拉周期和基钦周期的。他对经济周期的分析经 式中的经济周期称为创新的第一次浪潮,只表现 为繁荣和衰退这两个阶段,但是通过对资本主义 前不曾进人的市场,不管这个市场以前是否存在 过。(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品的一种新的 供应来源,也不问这种来源是已经存在的,还是 历了“纯模式”阶段到“四个阶段模式”阶段。纯模 第一次创造出来的。(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 的组织,l ̄lsRn造成一种垄断地位(例如通过“托拉 斯化”),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4]。熊比特指出,创 新活动导致经济周期出现的途径是企业家群体 现实经济的考察,熊彼特引入了“第二次浪潮”的 概念。在经济的繁荣阶段会出现更多的投资机 会,进而出现更多的投资活动,这就是“第二次浪 潮”。而第二次浪潮与创新无关,只是对第一次浪 潮中创新的跟风式投资。它只会在第一次浪潮过 后的衰退中起干扰作用,使得经济出现萧条。当 萧条过去后第二次浪潮的干扰消失.经济开始进 入复苏阶段,即新一轮周期开始。熊比特指出创 匀.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企业家的 群聚出现所带来的一种跳跃式干扰。而在马克思 的出现。这里的企业家群体指的是那些承担了创 新职能的人,可以是投资人也可以是管理者。熊 彼特认为“企业家成批的出现是繁荣产生的唯一 原因”。E41 二、两种经济周期理论关于经济周期的特征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包括四个阶 规模更新是经济周期的物质基础。如“这种由若 干互相联系的周转组成的包括若干年的周期(资 段: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阶段。固定资本的大 新带来的经济周期是由于资本投资的分布不均 本被它的固定组成部分束缚在这种周期之内), 为周期性的危机造成了物质基础。……虽然资本 投下的时期是极不相同和极不一致的,但危机总 是大规模新投资的起点。因此,就整个社会考察, 危机又或多或少地是下一个周转周期的新的物 看来。技术进步和信用制度都是引发资本主义经 济危机的外部因素。 三、两种经济周期理论关于危机的救治措施 在马克思的论述中没有对经济危机如何救 治提出具体的措施。但是马克思曾经指出,资本 主义经济周期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造成的, 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运行规律。所以,要消 质基础。”E6]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第一,“危机总是大规模新投资的起点”。这是因 为在危机爆发后,企业面临两个选择,破产或者 转型。因此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除了更多 的剥削工人的利益之外。只能采取其他的措施去 提高生产效率,这就倒逼资本家去增加投资改善 此来满足新的市场需求。因此,这里说“危机总是 灭危机,唯一的方式就是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完 成社会形态的更替。由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才能解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束缚生产力发展的 问题。熊彼特则从两个方面探讨了危机的救治手 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改进生产技术和方法,如 段问题。他认为救治危机的办法有两种:一是发 展资本主义国有企业和大联合企业。二是改进对 经济周期预测法和发展托拉斯组织。 四、两种经济周期理论对我国经济新常态的 启示 大规模新投资的起点”。第二,“危机又或多或少 地是下一个周转周期的新的物质基础。”这也就 是说当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达到一定的临界 点之后就会出现新的经济危机。这是因为,固定 资本的大规模更新会带来产品的大规模改善升 40 对于这两种理论的比较。其意义不仅体现在 理论上。在当前时期更具有现实针对性。当前我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国进人经济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进入增速换挡 期,从经济增长速度来分析,我国正处于周期波 动的下行阶段。因此,如何突破新常态,是当前我 ●经济管理 的收入大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用于消费的很 少。而占社会成员绝大多数的雇佣工人收入很 低。处于相对贫困的状态,这就意味着全社会的 有效需求将会小于社会总供给。进而出现生产相 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在当前情况下,马克思与熊 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帮 助。 对过剩的危机。我们从马克思的周期理论延伸思 考下去。将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即绝大多数人收 入较低,而只有较少数人获得高收入,将会造成 (一)国民经济各部门要保持比例协调 按照马克思的经济周期理论。社会总产品两 社会有效需求不足,而这部分高收入群体为了获 大部类的生产如果不能保持平衡,将会引发经济 危机的产生。因此,在我国当前处于经济发展下 行阶段来说,保持好我国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 展对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至关重要。我国经 济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产业结构的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 化进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发展到今天,粗 放的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不再适应新的市 场需求,因此产能过剩的现象能源、钢铁等传统 部门愈加凸显。而代表先进产业结构的现代服务 业和高端制造业等发展相对滞后.难以满足市场 需求,导致很多产品需要通过进口解决,或者直 接到国外去购买。这种产业结构比例的失衡,供 求比例的失衡就是我国当前新常态下面临的主 要问题。而如今我国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如果深入分析看。都是为 了解决我国存在的比例失调的问题。前者是解决 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后者是为了解决资本 和产能的结构性过剩问题。只有解决好我国国民 经济结构中的比例协调问题,才能尽快走出我国 经济新常态中增速下滑的趋势。 (二)要加快调整收入分配和增加有效需求 按照马克思的经济周期理论。资本家为了追 求更多的利润,将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方 式来扩大生产,但是要想实现经济均衡发展,扩 大的生产要有对应的消费需求来消化。民众的购 买力不足将会导致生产过剩,从而出现经济衰退 甚至危机。因此,在当前我国出现明显生产过剩 的新常态下,增加有效需求也是当务之急。按照 马克思的经济周期理论,资本主义社会财富分配 的不平等造成经济危机的出现。这是因为资本家 得更多的财富不断扩大生产,进而导致社会总供 给过剩.当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生 产的相对过剩,经济出现周期波动。当前我国的 居民收人差距正在逐年拉大.我国的基尼系数 1981年为0.29,到2016年已经达到0.465。我国 的基尼系数从1994年开始超过国际警戒线0-4 的标准,并在2008年的时候达到最高0.491,此后 在国家的宏观下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 是高于国际警戒线的标准。说明我国的差距 不断在拉大。过去30年我国的经济发展是依靠 高投资、高出口来拉动的.而消费这架马车在劳 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始终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经济发展中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状态一 直没有改变。而这种持续的高投资如果没有较高 的需求水平的支撑将会导致严重的产能过剩,大 量企业破产,工人失业,进而引发经济的波动。 2001年我国加入WTO,广阔的国际市场很快缓 解了我国在九十年代末期的生产相对过剩。但是 2008年以来。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世界经 济一直呈现低迷的状态。我国的外部市场需求逐 渐萎缩,到如今我国生产相对过剩的矛盾开始凸 显。因此,当前我国要想走出经济新常态,增加有 效需求是必然选择。这个时期的有效需求应该主 要是消费需求而不是投资需求。因此,要激发广 大劳动者的消费需求,首先要不断调整分配结 构,缩小收入差距,提高普通劳动者的收入水平, 从而增加社会的有效需求,助力实现供需平衡。 (三)注重固定资本的更新规律,加快科技创 新 在马克思的经济周期理论中。固定资本更新 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这种大规模 41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的更新将会带来两个新的变化,第一个变化就是 生产资料与劳动力将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重新 ●经济管理 期,要注意投资的理性,不能盲目跟风,否则只会 带来经济更深一步的波动和混乱。从我国的现实 的配置,而这将必然引起产业结构等经济内部结 来分析,从2008年以后我国的大规模投资的经济 构新一轮的调整。第二个变化就是这种固定资本 刺激,带动了社会上大量资本的投入在钢 的更新同时也意味着技术的更新和效率的提高。 而且按照熊彼特的理论。经济发展要想走出下行 的状态依靠的必然是创新。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 管理创新都是我国发展的重点。从我国当前发展 的实际来看,我国的产业中技术含量仍然需要提 材、水泥等重工业领域。这种跟风投资的后果如 今已经显现,这些行业出现大范围的产能过剩。 社会有效需求不足,供给结构有待改善,经济进 入新常态。所以,未来我国经济发展中要避免这 种跟风投资的大范围出现,引导投资结构良性改 善。◇ 注释 高。产业链条需要进一步提升。因此,我国未来一 段时间要在新常态中不断提高产业和产品的技 术含量,在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领域和高技 术含量的商品和服务业上下功夫。 (四)注重投资效率问题,增加有效投资,减 少无效投资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 民出版社.1958. [2]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 民出版社.2009. 按照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第二次浪潮是 跟风投资,不带有创新,这种盲目的跟风投资带 来的是只是一时的经济增速,而长远来看。这种 [4]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投资催生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泡沫,经济呈现的只 是一种超越真实水平的虚假繁荣。而一旦第一次 [7]虽然标题里只列出了马克思,但考虑到马克思与恩格斯 思想的极大重合性,在引用马恩全集时,也会引用部分恩 浪潮中创新的动力衰竭,则这种盲目投资所带来 的严重后果就会呈现出来,那就是经济进入下行 阶段,甚至走向更深的萧条。所以,在经济繁荣时 格斯的著作内容,当然这并不会影响本文的主旨。 『责任编辑:文哲]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