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已经初步认读过整时,对作息时间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了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也知道时针短而粗,分针细而长。
本 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要求学生在认识钟面的基础上,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及它们的关系,学会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等。这节课要掌握的知识相当多,而时间单 位具有抽象性,时间进率具有复杂性,低年级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材中我主要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 际,以便于学生接受。教学中发现用钟表演示和用flash演示,效果很明显。
为了突出教学重、难点,力求体现“动手操作”这一教学思想,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幻灯片和钟面模型演示,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来,帮助学生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在课堂中穿插了欣赏钟表图片,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具体反思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感受1分的长短。教师计时,学生做各种活动。结束后观察钟面上时针前后的变化,发现分针走1分经过了1小格,即:分针走1小格是1分。这样走1大格是5分,走1圈是60分。通过先演示,再归纳的方法,很易于学生们理解。
2、通过感受分针的特点,探求时针的特点过程。教师用钟表演示,同学们细心观察,发现分针走1圈时,时针走了1小格,即时针走了1时,由此得到:1时=60分。此外学生们还发现时针走1圈是12时。
以上两个知识的讲解依靠的都是直观形象的动画演示,所以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尽量采取这种教学方法,效果非常显著。
3、对于钟面上时间的读法。先交代清楚读的技巧:找到时针、分针的位置。重点是3:08的读法是3时08分。本知识点要想让孩子们都掌握,最好的方法就是多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