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十三岁的际遇》检测与评价 篇9

《十三岁的际遇》检测与评价 篇9

来源:九壹网


  〖教学目标?〗?

  1、学习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通过研读重点段落体会作者的情意。?

  2、积累词语,学习做词语卡片或词语笔记。?

  〖教学重点〗?

  目标2?

  〖教学难点?〗?

  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情、理、意、味。?

  〖教学设想〗?

  一课时,在学生默读的基础上,概括三个部分的内容,理解之间的联系,通过朗读、精读第4、9、10、11、15、17段体会作者所表现的对北大的特殊的感情。再让学生学习制作词语卡片或词语笔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简单介绍作者田晓菲。(要求学生默记要点)?

  田晓菲和我差不多大,记得读高中时,常在《语文报》上读她的诗和文章,她的诗作和经历曾经对少年的我起了很大的激励作用,是我当时的偶像之一。她在五六岁时,在家长的引导下读了很多诗和其它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书呆子”,后来,又学写作,并经初中时出了她的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了“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十三岁时,她在天津十三中读初中时,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后来,她又考取了出国留学。这篇文章是她十六岁时,也就是她读三年级时,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九十周年写的。?

  二、默读全文?

  要求:将文中不能理解意思的词语或者是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划出来,读完一段,大致的理解一下这一段表达了什么内容,注意勾画那些表现了作者对北大的感情的语句。?

  三、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理解文章大致意思?

  讨论:?

  1、文章分为的三个部分,用空行空开,那么第一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用一个词填在下列横线上:?

  一、七至十六岁的生活?

  七岁时的??????

  十岁时的??????

  十三岁时的????????

  十六岁时的????????????

  2、朗读第4段,说说这一段表现了作者回顾进北大两年的生活产生的感受??

  3、第二部分从哪些方面写去写北大的??

  北大的图书馆?

  北大的人:同学、老师、我?

  4、朗读第8、9段,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北大图书馆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5、朗读10、11段?

  A、第10段第一句话所起的作用是什么?“更喜欢读北大的人”,“人”可以“读”吗?在这里“读”是什么意思?此文的作者又从北大的人身上读出了什么?回忆一下,朱自清从父亲的背景中“读”出了什么?小弗郎士又从韩麦尔先生身上“读”到了什么???

  B、作者对北大老师的感情是怎样的?“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也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这句话中“船客”、“舵手与船工”、“两岸风景变换”各指什么?为什么是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

  6、朗读最后一个部分?

  A、这一部分表达作者对北大的什么感情??

  为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

  赞颂北大、抒发深情?

  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

  我还会回到你的身边?

  B、为什么“我是不系之舟”,“系”怎么读?是什么意思?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小结?

  文章题为“十三岁的际遇”,这个际遇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我爱北大”,“我的学校”或者“北大生活的回忆”为题呢?(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再总结)?

  之所以要写这个际遇,因为对于作者的一生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实在是太重要了,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北大是“自七岁起便结识便热爱的地方”,“正是在北大,我由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它流淌在我的血液里”,和我“永远无法分割开来”,简而言之,“我”一切的一切都来自于“十三岁的那次不寻常的际遇”。?

  五、练习:制作词语卡片?

  1、讲授词语卡片制作要领?

  注音,解释,例句,写话?

  2、例示?

  六、布置作业??

  将“自读提示”中的词语做成词语卡片。(在练习本上)?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