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加强组织领导。各级要把债务管理工作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强化本地区性债务管理的统一领导,建立性债务管理机制,充实债务管理力量,狠抓性债务风险管控,着力防范财政金融风险。
20、落实管理责任。市、县要切实担负起加强地方性债务管理、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的责任,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方案,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加强对性债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特别要加强对存量债务甄别和处置、债务纳入预算管理、融资平台管理、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土地开发、项目建设、融资方式、资金使用等重点环节的管控,认真抓好落实。
21、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地方性债务管理协调机制,统筹加强地方性债务管理。财政部门作为地方性债务归口管理部门,要完善债务管理制度,做好债务规模控制、债券发行、预算管理、统计分析和风险监控等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投资计划管理和项目审批,从严审批债务风险较高地区的新开工项目。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正确引导,制止金融机构等违法违规提供融资。审计部门要依法加强对地方性债务的审计监督,促进完善债务管理制度。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全面做好加强地方性债务管理各项工作。
《安徽省关于进一步加强性债务管理的意见》(皖政〔2013〕48号)停止执行。
安徽省
2015年3月1日
一、要做好中小企业的资金管理还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对现金流量分析,严格控制现金流入和流出,保证支付能力和和偿债能力,树立“钱到哪里,管理就紧跟那里”的观念,将现金流量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高度重视企业的支付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严把现金的出入关口,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严格管理。
(二)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严格控制事前、事中资金支出,保证资金的有序流动。预算编制采取逐级编报、逐级审批、滚动管理的办法,预算一经确定,即成为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不得随意更改。
(三)加强内部审计,健全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强调内部审计与监督不仅仅是对财务会计信息的和经营业绩真实性与合法性的结果性审计与监督,而且更重要的是对企业规章制度和重大经营决策贯彻执行情况的过程性审计与监督,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管理审计中去,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保证企业各项经营活动都在有序地进行。
(四)强资金支付审批制度的管理,避免权利过分集中。企业应根据业务范围和金额大小,分批确定资金审批人员。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