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编号 | 0020 | |||||||||
课题 | 3、4 基本营养物质 | |||||||||||||
三 维 目 标 |
知识与 技能 |
.掌握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反应条件对水解反应的影响;
| ||||||||||||
过程与 方法 | .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归纳思维能力及分析思维能力;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的教学和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 |||||||||||||
教学重点 | ;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 |||||||||||||
教学难点 |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 |||||||||||||
教学方法 | 探究法、实验法 | |||||||||||||
教学媒体 |
| |||||||||||||
教学内容 | 师生活动 | 修改建议 | ||||||||||||
教学过程: | 第二课时 复习 二、.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1.[实验3—5]——葡萄糖、淀粉和蛋白质的特性实验
2.葡萄糖的特征反应 (1)葡萄糖砖红色沉淀 (2)葡萄糖光亮的银镜 新制Cu(OH)2和银氨溶液都是碱性的。 上列两反应,常用于鉴别葡萄糖。 3淀粉的特征反应: 在常温下,淀粉遇碘变蓝色。 严格地说,淀粉遇到I2单质才变蓝色,而遇到化合态的碘如I-、IO等不变色。 可用碘检验淀粉的存在,也可用淀粉检验碘的存在。 4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1)颜色反应: 蛋白质变黄色 (2)灼烧反应:灼烧蛋白质,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严格地说,浓HNO3只能使含有苯环的蛋白质变黄色。 以上两条,常用于鉴别蛋白质 三、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1.[实验3—6]蔗糖的水解反应 现象: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解释:蔗糖水解产生了葡萄糖。 2.糖类的水解反应 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 蔗糖 葡萄糖 果糖 (C6H10O5)n+nH2OnC6H12O6 淀粉(或纤维素) 葡萄糖 单糖是糖类水解的最终产物,单糖不发生水解反应。 糖类在实验室中水解常用H2SO4作催化剂,在动物体内水解则是用酶作催化剂。 淀粉和纤维素的最终水解产物相同,都是葡萄糖。 3.油脂的水解反应 (1)油脂+水高级脂肪酸+甘油 (2)油脂+氢氧化钠高级脂肪酸钠+甘油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叫做皂化反应。工业上常用此反应制取肥皂。 甘油与水以任意比混溶,吸湿性强,常用作护肤剂。 油脂在动物体内的水解,是在酶催化下完成的。 4.蛋白质的水解: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是氨基酸。
甘氨酸 丙氨酸 苯丙氨酸 谷氨酸 氨基酸分子中含有碱性基氨基(—NH2)和酸性基羧基(—COOH),氨基酸呈两性。 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α—氨基酸 (1)葡萄糖和果糖的存在和用途 葡萄糖和果糖 (2)蔗糖的存在和主要用途 蔗糖 (3)淀粉和纤维素的存在和主要用途 淀粉 纤维素 2.油脂的主要应用 (1)油脂的存在:油脂存在于植物的种子、动物的组织和器官中 油脂中的碳链含 碳碳双键时,主要是低沸点的植物油;油脂的碳链为碳碳单键时,主要是高沸点的动物脂肪。 油脂肪 (2)油脂的主要用途——食用 油脂+水高级脂肪酸+甘油;放出热量 油脂是热值最高的食物。 油脂有保持体温和保护内脏器官的功能。 油脂能增强食物的滋味,增进食欲,保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油脂增强人体对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过量地摄入脂肪,可能引发多种疾病。 3.蛋白质的主要应用 (1)氨基酸的种类 氨基酸 (2)蛋白质的存在
(3)蛋白质的主要用途 (4)酶 酶是一类特殊的蛋白质。 酶是生物体内的重要催化剂。 作为催化剂,酶已被应用于工业生产 4.科学视野——生命的化学起源 导致生命起源的化学过程是在有水和无机物存在的条件下发生的:①简单的无机物和有机物转化为生物聚合物;②以第一阶段产生的单体合成有序的生物聚合物;③对第二阶段形成的生物聚合物进行自我复制。 五、例题讲评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糖类、油脂、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 C.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D.油脂有油和脂肪之分,但都属于酯 解析: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和多糖能水解,单糖不水解。A错误。 糖类、油脂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蛋白质的水解产物中含有氨基酸,氨基酸中含有—NH2,则推知蛋白质中除含C、H、O三元素外,还含有N元素等。B不正确。 糖类中的单糖和二糖及油脂都不是高分子,多糖及蛋白质都是高分子。C不正确。 D选项正确。 答案:D www.ks5.u.com 【例2】某物质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两种物质A、B,且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该物质可能是 ( ) A.甲酸乙酯(HCOOC2H5) B.硬脂酸甘油酯 C.葡萄糖(C6H12O6) D.淀粉〔(C6H10O5)n〕 解析:逐项分析。 A可选: HCOOC2H5+H2OHCOOH+C2H5OH 46 46 B不可选: 3×284 92 C不可选,因为葡萄糖不水解。 D不可选,因为淀粉水解只生成一种物质。 答案:A (2)乙方案:淀粉液水解液无银镜现象 结论:淀粉尚未水解。 答案:乙方案操作错误,结论亦错误。淀粉水解后应用稀碱中和淀粉溶液中的H2SO4,然后再做银镜反应实验。本方案中无银镜现象出现是因为溶液pH<7,故该溶液中淀粉可能尚未水解,也可能水解完全或部分水解。 结论:淀粉水解完全。 答案:丙方案操作正确,结论正确。 上述3个方案操作是否正确?说明理由。上述3个方案结论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7.20世纪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从日本进口了数亿吨大豆,用传统的压榨法怎么也提取不出油来。后来发现大豆上都留有一个小孔。请走访1家现代化的植物油厂或上网查询有关资料,然后解释其原因,并用概括性语言回答工厂里现代化的提油技术是用什么方法。 答案: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取植物油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榨油方法 ——压榨法。当时,国际上先进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
|